Hi !歡迎您 ,   註冊    
書系分類

瀏覽紀錄X 全部清除

    
分享商品: Share on Google+

STONE SOUP

石頭湯(四版)

書籍編號:APT020R4 賣場編號:002299
作者: 強.穆特(Jon J. Muth)
繪者: 強.穆特 
譯者: 馬景賢 
頁數: 40頁
適讀年齡: 4~7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
出版日期: 2025年11月1日(四版一刷)
ISBN: 978-626-7632-99-4
開本: 25.5×23cm
裝訂: 精裝
定價: $380
優惠價:
323
數量:
商品介紹
序/導讀
延伸閱讀
書評
得獎紀錄
使用心得
發表書評
 
內容簡介
 
取材自民間傳說,富含智慧與生命哲思!
符合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三個和尚來到一個村子,由於歷經許多災難,使得村子裡的人們彼此不信任。最有智慧的和尚想出一個方法,要讓人們明白什麼是「快樂」。他們在一個鍋子裡放三個石頭,煮起了「石頭湯」。奇特的石頭湯引來村人的好奇與注意,他們不自覺地拿出家裡有的東西,加入湯鍋中,使得石頭湯變得越來越香,越來越美味……
  這個故事取材自歐洲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將故事背景移到東方,以流暢優美的水墨畫法呈現,讓孩子們可在平時接觸的眾多的西方繪畫外,欣賞到水墨畫技法的獨特美感。
  本書傳達「打開心門與人分享」的真理,亦點醒了現代疏離社會中、自我中心、不快樂的人們如何重新找到快樂。父母親與教師可用此主題來引導孩子,讓孩子擁有寬闊的心與生活。
 
【本書關鍵字】

 
生命教育、SDGs、分享、合作、付出、信任、善念、團隊溝通
 
【本書資料】

 
有注音
適讀年齡:4〜7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己閱讀
 
【本書特色】

 
1.最佳「生命教育」主題讀本
    傳達「打開心門與人分享」的真理,親師可運用此主題來引導孩子,讓孩子擁有寬闊的心與生活。

2.符合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SDG1終結貧窮,消除各第一切形式的貧窮、SDG2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

3.結合中西文學藝術之美感教育讀本
    把歐洲民間故事背景從西方移到東方,並以中國水墨畫技巧的插圖呈現,賦予全新的意義與象徵。


作繪者簡介
 
強.穆特
   強.穆特(Jon J. Muth)是一位才華洋溢的畫家,對東方文化和禪宗很有興趣,這可以從他自寫自畫的《石頭湯》看出來;這正是一本充滿中國風味和禪味的圖畫書。他曾根據托爾斯泰的故事改寫了《尼可萊的三個問題》(The Three Questions)深獲好評;為凱倫.海瑟(Karen Hesse)的《雨,快下吧!》(Come On, Rain!)和艾瑞克.金米爾(Eric Kimmel)的《蓋森的怪獸》(Gershon's Monster)繪製插畫,分別獲得「插圖學會」的金牌獎、「美國圖書館協會」優良讀物獎以及雪梨泰勒獎;他並與莫.威廉斯(Mo Willems)合作《城市狗,鄉下蛙》(City Dog, Country Frog)繪本(小魯文化出版)。強.穆特也繪製漫畫,在美國、日本都深受歡迎。他亦出版藝術論著。
 
譯者簡介

 
馬景賢 (1933~2016)
   出生在栗子的故鄉河北省良鄉縣琉璃河。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任中央圖書館編輯、農復會(今農業部)圖書館員、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東方圖書館員、《兒童日報》顧問、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第二屆理事長、《國語日報》董事。
作品豐富,譯有《石頭湯》、《天鵝的喇叭》、《山難歷險記》;改寫《史記》、《白娘娘》、《前後漢》;創作《誰怕大野狼》、《白玉狐狸》、《小英雄與老郵差》、《小英雄當小兵》、《蔬菜水果ㄅㄆㄇ》、《誰去掛鈴鐺?》、《說相聲,學語文》、《國王的長壽麵》等(以上皆由天衛/小魯文化出版)。

內容試閱




 
當和尚們到了山腳下,村子裡的人都躲進家裡。沒有一個人走到門口向他們打招呼。
 
當村民看到和尚們走進村莊,大家都把窗戶關得緊緊的。




小姑跑回家。
正當小姑拿鍋子時,她的媽媽問她在做什麼。「三個陌生人要用石頭煮湯,」她說,「他們需要我們的大鍋子。」
「嗯!」小姑的母親說:「要石頭 ,那還不容易?我倒想要學學怎麼煮石頭湯。」
 
和尚們撥動柴火,煙漸漸的隨風飄散開來。鄰居們從窗口往外瞧。燃燒的火和村子中央的大鍋子,著實很奇特!家家戶戶的人,一個一個從屋裡走出來 ,都想看一看,到底什麼是石頭湯。



「當然囉!傳統的石頭湯作法,應該加上鹽和胡椒粉當調味料。」阿福說。「沒錯,」阿祿攪動著鍋裡滿滿的石頭湯,
「可是我們什麼都沒有啊……」「我家有鹽和胡椒粉!」眼睛睜得大大的、充滿好奇的讀書人說。他說著說著,人就不見了,等他回來時,拿來了鹽和胡椒粉,
甚至還有一點香料。
 
阿壽嚐了嚐味道。
「照我們的經驗,這麼大鍋的石頭湯煮到這種色澤,要是加上一些胡蘿蔔,湯會更甜。」「胡蘿蔔?」站在人群後面的一名婦人說 ,「我家有胡蘿蔔!不過,只有幾根。」她跑著離開了 。
等她回來時,把能拿來的胡蘿蔔全拿來了,並丟到湯裡。

 
導讀
快樂在哪裡?
馬景賢
 
    「石頭湯」是歐洲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在法國、瑞典、俄羅斯、英國和比利時,都流傳著不同的版本。在文化傳播上,民間故事有著流動性,許多情節相同的故事,會出現在世界許多不同的地方,如「灰姑娘」和中國的「葉限」。「石頭湯」也不例外,在牙買加、韓國、菲律賓都有情節雷同的故事。
    這個故事有用石頭煮湯的,也有用斧頭、骨頭、釦子和釘子的,如哈維.席馬克(Harve Zemach)的「釘子湯」,根據瑞典的民間故事改寫,也是臺灣最早出版的第一本。其次是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的「石頭湯」,第三本就是強.穆特的這本了。但在故事情節處理上,各有其獨特的地方。
    穆特的這本《石頭湯》,描繪三個雲遊的和尚(作者在原書中寫到,他是以中國民間傳說中三位給予人們健康、財富、成功的仙人「福」、「祿」、「壽」,來為和尚命名,譯文中譯為「阿福」、「阿祿」、「 阿壽」),來到一個村莊,發現遭到天災、戰爭摧殘的村莊,民不聊生。村子裡的人不敢相信陌生人,就算是同一個村子裡的人,鄰居們也互相懷疑,誰也不相信誰。
    他們一進村子,所有的人家都把門窗關了起來,不理睬他們。於是,有智慧的和尚想出一個巧妙的方法:用石頭煮湯,吸引村人的注意。從煮石頭湯的過程中,讓村民懂得什麼是施與捨,了解付出越多,得到也越多,而且要獲得快樂,就像撿石頭煮石頭湯一樣容易。
    這本書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國水墨畫的技巧畫圖,把故事的背景從西方移到東方,更重要的,作者不像其他同類的故事,煮釘子、煮斧頭、煮石頭。穆特從東方文化設想,將三塊石頭堆在一起,用來象徵一尊佛像;這可能與他喜歡禪有關,而從文化的觀點來看,他確實賦予石頭更深一層的象徵意義,也使得這個原為西方的故事更像東方故事了。
    從圖畫來看,整本書色調清淡,一頁一頁翻閱,會從靜中聽到二胡和琵琶演奏。其中最醒目的是穿著黃衣服的小姑娘。在過去的中國,黃色只有皇帝才能穿,如果推測得不錯,作者的思路多少暗示出了,小孩子比皇帝更懂得愛護老百姓、更有愛心,因為只有她勇敢的出來幫助和尚找石頭、取鍋子。結尾在橋邊柳樹下送別,作者的確抓住中國文學中某些象徵性的事物,突顯出東方文化的特色。
    有趣的是那隻在牆頭上的貓咪,那絕不是裝飾物。牠在圖中一再出現,是不是像位禪師,正在冷眼旁觀人的一舉一動,告訴我們,「石頭就是石頭」,煮不透,嚼不爛。從佛家思想看,人不同於石頭,人性本善,只要心存愛心,就是鐵石心腸也會改變,為善或是獲得快樂,就像撿石頭煮湯那麼簡單,一切都在人的一念之間。
    話說回來了,為什麼這個民間故事這麼受人喜愛?
    那就是硬邦邦的石頭,居然能煮成色香味俱全的湯,相信大人或小孩,都拒絕不了這種奇妙的吸引力。難怪這個故事會有不同的版本出現,甚至還有一本名為「Stone Soup」的兒童雜誌呢!
經典好評推薦
 
林機勝/宜蘭縣深溝國小校長
陳勇男/臺中市沙鹿國小校長
黃曉萍/高雄市楠陽國小圖書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張思涵/基隆市建德國小圖推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陳勇男/臺中市沙鹿國小校長
  小女孩沒有經歷過飢荒、洪水與戰爭,空空的大鍋子像似沒有邊界的心,可以裝得下她對生命的好奇與熱情。當她咕嚕咕嚕地推動著大鍋子來到村莊的空地前,同時也轉開了村子裡大人們已經緊閉已久的心防。
    改變世界的不一定有強大的力量和龐大的資源,故事中一開始的三塊石頭,卻成為大家團結的開端。小小的行動也能帶來大大的改變。當全村的居民團團圍住那鍋香甜的石頭湯,臉上露出的溫暖笑容,必定是感受到分享所帶來的力量,讓封閉的心重新相信人性的美好與溫暖。
 
黃曉萍/高雄市楠陽國小圖書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石頭湯》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溫度的繪本。故事描述三位和尚走進一個被戰爭與飢荒摧殘的村莊,面對村民的冷漠與防備,他們決定煮「石頭湯」來打開人們的心門。從三顆平凡的石頭開始,村民因好奇而聚集,因信任而付出,湯的香氣漸漸瀰漫整個村莊,也溫暖了每個人的心。故事看似談煮湯,實則寓意人生—快樂並非擁有多少,而在於願意給予與分享。當我們打開心門,伸出援手,世界便不再冷漠,處處有溫情。這麼溫暖的繪本值得推薦給大家,非常適合引導孩子討論「分享」與「合作」的力量,也是親子共讀的絕佳教材。
 
張思涵/基隆市建德國小圖推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別管那麼多,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最重要。」你也曾經這樣想過嗎?
    故事中,村莊中的人們歷經天災人禍,早已失去對人的信任,空氣裡只剩冷漠與自私。此時,三個和尚帶著問題造訪:「什麼可以讓人得到快樂呢?」
    一鍋用石頭煮沸的湯,一個好奇的小女孩,打破了由猜忌堆疊成的壁壘。一個接一個,人們拿出家裡的食材,不問為什麼,也不問自己可以分得多少,只是單純的享受湯鍋中沸騰翻滾的熱烈氣氛,激動地嗅聞著來自各家的食材香氣。
    石頭湯煮的不是石頭,是三個和尚拋磚引玉的「邀請」,小姑娘應了,成了第一個夥伴;有了第一個參與者,後面的人們不再顧慮面子,順理成章的加入。可見,人們是多麼渴望人情流動的快樂啊!
願我們能藉由這個故事,順應內心分享共好的本能。也許目前的我們不夠好、擁有的不夠多,但拿出我們僅有的,誰知道呢?或許,有人正在等待一個付出的契機呢!
    原來,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是把大家的日子一起過好!
得獎紀錄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好書大家讀」選書
★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優良圖書
★高雄市教育局喜閱網推薦書單
★入選「送兒童情緒療癒繪本到四川」
★新北市推動閱讀優良圖書
★香港書叢榜年度好書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推薦選書
★第一屆「讓世界更美好──永續發展教育圖書資料評選」入選圖書
問與答
評論內容:
(使用評論前請先登入)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相關商品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