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首頁 > 小魯活動專區

體驗原始的臺灣風土──宜蘭礁溪二龍競渡(2011/06/07)


  端午節剛過,大家有吃粽子、看龍舟比賽嗎?今年端午節前一天晚上,我趕到宜蘭跟李潼老師的夫人祝老師碰面,在祝老師家小住一晚,為的是隔天一早要前往礁溪二龍村看這項流傳兩百多年、風格獨特的龍舟競渡。
  李潼老師所著的《少年龍船隊》中,描寫二龍河的上、下游兩庄村民的故事,上一代的長輩互相嘔氣,後來決定今年不比賽划龍舟了,於是兩庄的村民彼此分裂、不相往來,也牽扯出上一代的許多恩怨糾葛;年輕一輩的主角們為了讓兩庄和好,決定私下開始他們的「團結大作戰」計畫。
  為什麼李潼老師會特別以二龍村為背景來描寫故事呢?原來二龍河的龍舟賽,和別處最大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裁判,兩艘龍船開划時各划各的,卻又卯足全力,要是上庄「淇武蘭」的拔旗手覺得這回力道夠,便會敲鑼,如果下庄「洲仔尾」的船手也敲鑼回應,這才算比賽正式開始,反之亦然。若有一方沒有理會,兩艘龍船又會退回起點線重新開划。就這麼你來我往,彼此消耗戰力、評估對方實力的戰略中,光開賽往往就得耗上好一陣子呢。
   二龍村的二龍競渡最早是因為村民們生活在二龍河旁,常常會有小孩意外落水或淹死人的事情,村民們為了超渡河中孤魂、用龍的正氣鎮壓避邪,開始了這項習俗,而龍舟則是用當地運載貨物的船隻,所以是沒有龍頭的喔!二龍競渡以往賽事可以比上十多天,後來慢慢縮短,現在都以端午節一天為準,但還是依循古法,端午節當天一大早,進行龍船整備工作,像是用藤索跟木棒將龍船的船首、船尾綁緊,並用藤線將船身與龍骨綁緊,用意在使龍舟的船身更紮實、船首、船尾往上翹,減低行水時的阻力並保持船身平衡。一早六點開始會有祭拜儀式,接著大家敲鑼打鼓,兩條龍船分別從各自的龍船厝中由壯丁們一起扛下水,在船尾綁上艾草、榕樹枝及繡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旗子。
  今年我和祝老師到「淇武蘭」的龍船厝參觀,遇到一直致力推動保存二龍競渡活動的賴伯伯,賴伯伯很熱心地介紹二龍競渡的特色,包括最為不同的「揪尾索」、「尚尾背」。二龍競渡沒有絕對的起點,而是會在河中拉一條粗六公分、俗稱「大索」的麻繩,兩船在此繩前預備開划,有時左舷最後一位槳手會拉一條叫作「尾索」的繩子勾住大索,一方面使龍船不會被水流帶走,一方面呈現箭在弦上的姿態,一旦開划鬆開尾索,龍船就能像射箭一樣射出,這就是「揪尾索」。

▼兩船準備揪尾索
「尾背」是指龍舟的尾槳,長約三米半,由具韌性與彈性的木材製成。比賽一開始時是用來控制方向的,但經驗老到的舵手會應用槓桿原理將尾背往下壓,尾槳就會往上翹,同時船首會翹出水面十多公分,減少行水的阻力,配合划船的節奏還可以提振士氣喔!(如下圖)
  這次我們除了看到「揪尾索」、「尚尾背」,也見證了年輕一代跟年長一輩各自一輪的競渡。年輕的船手們開划時來來回回互相較勁了好幾次,看得我們這些觀眾又急又癢,大家都緊張兮兮卻又覺得很刺激有趣,不是兩船都沒響鑼,划一划又退回大索,不然就是淇武蘭的響鑼了洲仔尾卻沒回應,過了三、四回才真的開賽,岸邊的人無不引頸翹首,想一看輸贏。年長一輩的船手們則是俐落有勁,第一次開划就真的互相響鑼開賽,大夥兒也不斷歡呼吆喝,好不熱鬧!今年因著《少年龍船隊》這本書,激發了我跟祝老師想親眼目睹二龍競渡實況的決心,沒想到卻比想像中的更讓我感動,兩村、兩代的人們全部投入其中,一個平時寧靜祥和的小村莊變得熱鬧非凡、活力四射,也藉著這個活動連絡全村上下的感情;船手們在休息時七嘴八舌互相討論的模樣、划船時那種專注又全然爆發的生命力,真的讓我非常震撼!也歡迎大家明年可以把握端午節的假期,走一趟宜蘭礁溪,感受一下最原始的台灣風土喔!

▼清早寧靜的二龍河,其實全村的人都在準備今天的賽事了。 

▼熱心介紹二龍競渡傳統的賴峰育伯伯。

▼停放淇武蘭龍舟的龍舟厝,裡面的那艘龍舟已經不用於競渡。

▼賴峰育伯伯與祝老師(左起)合影於淇武蘭龍舟厝前。

▼岸邊的伯伯們熱烈地討論著划槳的動作,每個人都是箇中好手呢!

▼大家脫掉上衣,準備一較高下了,注意看,洲仔尾的槳跟船身都是紅色,龍是帶藍色的鱗片喔。
 淇武蘭的則是綠色船槳,龍也是帶綠色的鱗片。

▼開划囉!這趟到底算不算正式開賽呢?

▼除了看臺上坐滿了人,守在起點的民眾也非常好奇300公尺外的競渡結果。
更多關於二龍競渡的資料,可以點此詳閱喔!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日期 : 2011-06-08  分享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Twitter  寄給好友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