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創意思考三十問:從問題到提出創意解方》導讀:杜隆欽 / 前台積電副總經理
發揮創意,突破框架,積極實踐
杜隆欽╱前台積電副總經理
每個人都想要有創意,問題是創意從何而來,又該如何獲得?創意有時會來自突如其來的靈感,或是難以解釋的個人直覺;這些乍現的直覺與靈感雖好,但不見得可以適時出現,或可以如湧泉般,源源不絕。所以,創意還應透過一個有效的系統、以可遵循的方法來協助產生,如此才能真正主導局勢,提升創新的效能。其次,創意思考能教、能學嗎?對此,沙老師透過《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嗎?》和這本《青少年創意思考三十問:從問題到提出創意解方》的引導與討論,態度肯定地向讀者保證:「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多年來,他致力於引進萃思(TRIZ)理論,以淺顯易懂的教學手法,鼓勵年輕學子從日常生活出發,在獲取最新科技進展的同時,想像未來世界的種種可能性。他的過人之處,在於能將複雜的理論簡單化,並使之成為跨領域的創意發想基礎。
創新是創意發想再加上付諸實踐的執行力。沙老師為人津津樂道的「懸浮筷」發明,透過外型與重心的調整,將筷架的功能整併進筷子本身,讓放在桌上的筷子,可以保持衛生;該產品於募資階段便獲得群眾認可,募資成功。除了學理、發明的斬獲,沙老師對偏鄉基礎教育的實際付出,更是令人感佩。在結束大學教職後,他全心投入偏鄉教育,冀望培育出更多具有創意思考能力的學生。沙老師對於兒童與青少年教育的辛勤付出,誠可作為當今青年學子的典範。
有新的想法,有足夠的執行力,還有積極實踐的熱誠,是我們期待所有年輕學子具備的特質。因為唯有具備上述條件,創新的念頭才能予以實現,這個社會也才能真正向前邁進。年輕學子突破框架的創意思考,始終是帶領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為此,我期許所有讀完這本書的年輕讀者,藉由書中所學,繼續突破、顛覆既有的框架限制,想出屬於未來世代的創意想法,並加以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