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首頁 > 活動快遞
活動快遞

姚萍的香港之行(三)--這是我的書,那是媽媽的書!(2011/4/28)


 
香港教育學院有個附屬幼稚園,聽說,香港一般的幼稚園,為了因應激烈競爭的社會,很早就開始教幼兒寫字,甚至要學會寫「烏龜」這麼難的字呢。但香港教育學院附屬幼稚園走的是另一套教育方式,重視孩子的操作和體驗,不做超越心智、身體發展的學習。
這回到香港,我也有機會到這裡跟家長們碰面,聊聊繪本。由於我原本就認為,繪本可以從愉快的閱讀中,帶給幼兒多元的養分,因此,我將這次講座的題目定為「用繪本餵養孩子」,並選擇了《雞蛋哥哥》、《紅色的書》、《了不起!了不起!》、《幸福的大桌子》等主題、兒童文學表現形式、畫風、繪本結構形式都不同的繪本,介紹給家長,好讓他們在與孩子一起選書時,得以兼顧到更多元的面向。
講座結束後,我與媽媽們有短暫的交流。有位媽媽問:她的孩子從小就自己選書,所以她的苦惱是,小孩只選自己愛的書,那麼,她該如何讓小孩也能讀到更多元的書呢?
這是個極為有意思的問題,也反映出香港和臺灣不太相同的閱讀生態。在臺灣,小孩通常比較依賴大人為他們選書,在香港,小孩則似乎更能獨立選書;在老早以前,我就已聽說,香港的孩子來到臺灣的書店,都是自己選書,自己拿書到櫃檯結帳的;我到弘立書院演講,為孩子簽書時,也都會好奇地問他們:「這些書是爸爸媽媽選的?還是你自己選的?」而答案只有一個:「是我自己選的。」
其實,我也比較傾向讓孩子自己選書。日本推動晨間閱讀的一項重要原則就是:讓孩子自己選書。這項原則一開始也受到大人的質疑,認為「孩子哪會選書?」但晨間閱讀的倡導人林公先生卻說:孩子一開始當然不會選,但是,就是因為他不會選,才要給他機會學習,慢慢的,他自然會累積起評斷書籍好壞的能力。
不過,我倒沒想過,孩子太習慣於自己選書,也會造成家長困擾,擔心他們選的書不夠多元,侷限了閱讀的廣度。
但我認為這是能夠解決的,也告訴提出問題的媽媽說:「你可以用推薦的方式,把你自某本書得到的感動,或發現的趣味傳達給孩子,孩子可能就會因此對一本他從未注意過的書,產生了興趣。」
我想重點在於推薦與感染,而不是向孩子說:「這本書很好,你來看一看。」這樣就有了一點規定的意味,反而容易讓孩子不自覺地產生排斥感。
另外,朗讀也是個好方法。根據美國推動朗讀的研究顯示,當爸媽為孩子朗讀了某本書後,孩子對該本書的興趣將會大增。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也跟我聊起她的作法。她說她的孩子同樣從小自己選書。小朋友將自己選的書歸類為「我的書」,至於媽媽選的書,則歸類為「媽媽的書」(多麼有自主性!多麼可愛啊!)。於是,這位媽媽便用「交換」的方式,讓孩子每天讀一、兩本書「她的書」給媽媽聽;媽媽也會讀一、兩本書「媽媽的書」給她聽,這樣,就能增加她接觸其他類型書籍的機會了。
這位媽媽真是讓我學到一個可行的好方法。
閱讀的交流就是這麼有趣,總能讓人知道更多有意思的閱讀現象,也能學得更多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日期 : 2011-05-02  分享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Twitter  寄給好友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