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易和凡凡
故事國王子易易得到﹁全國背故事比賽﹂冠軍後,便四處去旅行。在半路上遇見動腦國公主凡凡,兩人像姊弟一樣投緣,於是結伴同行。
凡凡很喜歡聽故事,易易就一路上把自己腦海裡的故事,一個一個背給凡凡聽。兩人在好聽的故事相伴下,走過高山、渡過小河、穿過森林,也踏過荒野。
半年後,當他倆正走進一片綠油油的牧草時,易易告訴凡凡:﹁我的故事講完了!﹂
﹁故事怎麼會講完了呢?﹂凡凡好奇地問。
﹁因為,我會背的一千個故事,已經統統講給你聽了。所以,我沒有故事了。﹂易易兩手一攤,聳聳肩說。
﹁你可以編新的故事啊!﹂
﹁編新故事?﹂易易張大嘴巴,顯得非常驚訝。因為,他們故事國的人,向來只會背﹁國家故事大全﹂裡的故事:年紀小的背三十個字、五十個字的寓言故事;年紀比較大的,背幾百個字、幾千個字的短篇、中篇故事;成人則背幾萬個字,甚至幾十萬、幾百萬字的長篇和超級長篇故事。
而且,故事國每年舉辦的﹁全國背故事比賽﹂,也是誰能背的故事最多、最長、最流利,誰就是冠軍。因此,全國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壓根兒沒有人會自己編故事。
﹁是啊,只要動動腦、想一想,就可以編出新的故事啦!﹂凡凡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易易根本不知道要怎樣﹁動動腦、想一想﹂,他以為凡凡故意嘲笑他,就生氣地說:﹁好,你會想,你來講!﹂
凡凡點點頭,慷慨地說:﹁好啊,從現在開始,換我講故事給你聽。告訴我,你想先聽什麼故事?﹂
正在氣頭上的易易,一心想為難凡凡,就說了個他覺得很難的題目:﹁會飛的狗﹂。
沒想到,凡凡只想了一下下,就開始說了:﹁有一隻小白狗,名字叫飛飛。牠很希望自己也能像小鳥一樣,飛著去環遊世界。牠試了好多種方法學飛:第一次,牠在身上插滿羽毛,可是,根本飛不起來。後來,牠把自己綁在風箏上,讓風箏載著牠飛。可是,卻只飛起來一下下,就重重地跌回地面。最後,牠偷偷溜進飛機的機艙,終於跟著飛機在藍空中飛翔,環遊了全世界。﹂
易易聽了凡凡的故事,心裡佩服得不得了。可是,嘴裡仍然不服氣地問:﹁凡凡姊,你還會編其他的故事嗎?﹂
﹁會啊!你想再聽什麼故事?﹂
﹁臭兮兮的鞋子。﹂
凡凡又很快地編出了故事:﹁ㄚㄚ是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可是,她既不愛洗臉,也不愛洗澡。每次,媽媽一叫她洗澡,她就跑得遠遠的,讓媽媽找不到。所以,她身上總是髒兮兮的;連她的兔寶寶鞋,也變得又臭又髒。有一天,ㄚㄚ穿著兔寶寶鞋出去玩,不小心跌了一跤,鞋子向前滑去,正好落在跌倒的ㄚㄚ的鼻子下面,ㄚㄚ聞到鞋子臭兮兮的味道,就昏倒了。﹂
﹁哈哈哈哈哈!﹂凡凡的故事,把易易給逗笑了。
連續出了兩道難題,都沒能難倒凡凡。易易不得不佩服地說:﹁你好棒唷!你怎麼這麼會編故事呢?﹂
﹁其實,只要你也常常﹃動動腦、想一想﹄,自然就會編出好聽的故事囉!﹂凡凡說話的時候,仍是那副輕鬆自在的模樣。
﹁可是,我從來沒有﹃動動腦、想一想﹄過;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啊!﹂易易的表情非常委屈。
﹁我可以教你啊!﹂
﹁你真的願意教我嗎?﹂
﹁是啊!﹂
﹁會不會很難?﹂易易似乎很擔心。
﹁不會,很簡單!而且,很好玩喔!﹂凡凡充滿信心地回答。
﹁真的?﹂
﹁真的!﹂凡凡把右手高舉,做出﹁我保證﹂的姿勢。
接下來的一路上,凡凡不但天天講故事給易易聽;而且,她還天天跟易易玩﹁動動腦、說說故事﹂的遊戲呢!
給故事媽媽
成長中的孩子,幾乎沒有不喜歡聽故事的。但是,故事聽了好多年後,會擷取故事精義,轉換成自己的資源,進而自己編故事、說故事的孩子卻是寥寥無幾。為什麼呢?只會聽故事、看故事,不會說故事的孩子,有什麼不好呢?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與人溝通,及學習各門學科的基本工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及早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對於日後接觸團體生活時的社會化適應:交朋友、與老師溝通等;以及進入學校後的一連串學習:國語、數學、自然、社會等,均能駕輕就熟,未來的發展也會比較順遂。
然而,只是填鴨般,不斷餵食孩子各種指令;或給他許多書、錄音帶、錄影帶等單向傳送的語言訊息,充其量只是讓孩子成為豐富的儲藏庫;如果沒有教孩子學會用他腦海中的豐富資源,這些資源的效力仍然非常有限!
其實,成長中的孩子可塑性極強,創造力也非常豐富,只要能有效地引導孩子,將創造力與語言發展結合,那麼,大多數孩子都將化身成為童話小精靈。
筆者就是在這樣的信念中,與許多不同的孩子,一起玩了許多故事遊戲。在遊戲過程中,除了不斷聽到童稚純真的笑語之外,更驚訝地發現,孩子在編織故事的過程中,其實正在經歷:﹁思考││整理紛亂的思緒││表達整理好的、有系統的思緒﹂的思考與溝通的過程。
不要擔心:﹁我又不會說故事,怎麼能帶領孩子玩﹃動動腦、說說故事﹄的遊戲呢?﹂也不必憂慮:﹁我的孩子會不會喜歡和我玩﹃動動腦、說說故事﹄的遊戲?﹂當然,更不要在心中先給自己設限或否定自己。
其實,只要您﹁肯﹂,只要您﹁願意﹂敞開心胸,和孩子一起玩書中的一系列說故事遊戲,您就會發現,﹁動動腦、說說故事﹂的遊戲一點兒都不難。
通常,我們大人心中都會擔心自己能力不夠、表現不好、被孩子取笑這泰半是﹁面子問題﹂在作祟。心中那把﹁權威尺﹂要求自己扮演﹁萬能爸爸﹂或﹁萬能媽媽﹂。
在這兒,您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放下心中那把﹁權威尺﹂,以及撕下﹁萬能的假面具﹂,只攜帶一顆赤子童心去和您親愛的孩子玩。
然後,把自己當成孩子一般,去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說故事。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比孩子強、比孩子有能力,只要盡情地玩,即使不會也沒有關係。不會的時候,就認真地去把它學會。
您恢復的童心將是與孩子共同遊戲時最好的潤滑劑;而您嚴謹學習的態度,又將成為孩子學習的最好示範。
話說回來,只要您願意和孩子玩這一系列﹁讓孩子證明自己行﹂的﹁動動腦、說說故事﹂遊戲,那麼,您將會發現,孩子真的越來越像個﹁童話小精靈﹂;當然,您也會在與孩子玩﹁動動腦、說說故事﹂的過程中,拾回您久違的童心和創意。
就從現在開始,大人、小孩一起來經驗有趣的故事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