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最貼近孩子的校園故事×認識花蓮的風土文化
1 個班級,25個故事,
班上同學背後的故事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讓晉晉來告訴你。
濮大慶是個怪胎,姓很奇怪、一年四季都頂著大光頭很奇怪,更怪的是他的爸爸。
他爸爸每天窩在店裡不開燈,動不動就衝進校園追打濮大慶⋯⋯
李青如的家好大好漂亮,但是她的家人明明住在一起,
為什麼她必須當爸爸媽媽的傳聲筒呢?
書中的一篇篇故事,有些讓人微微一笑,有些在心中輕劃出一陣漣漪,用小孩子的純真看生活,一起跟著晉晉和四年仁班的同學交朋友吧!
【本書關鍵字】
自我成長、生命教育、校園故事、學校、同學、同儕、友情、認識臺灣、花蓮風土
【本書資料】
有注音
適讀年齡:9~12歲
【本書特色】
1.校園故事最佳文本素材
作者以自身家族自小在花蓮生活、校園故事,用最真實、最貼近孩子心理的筆,精采描述一群四年級學童純真的班級故事,給予現代學童一份自我成長的生命教育課。
2.書末附有延伸閱讀,認識花蓮風土文化
引導讀者跟著晉晉遊花蓮,認識花蓮的風土文化、地景。
作者簡介
蔡宜容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生,英國瑞汀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著有《離人》、《癡人》、《邊城兒小三》、《超時空友情》以及《晉晉的四年仁班》,其中《離人》榮獲第四十八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譯有《在我墳上起舞》、《謊話連篇》等書(以上皆為小魯文化/天衛文化出版)。
在「Dodoread都讀」的臉書專頁討論兒童、文學、評論之為物,歡迎來逛逛。
繪者簡介
蔡宜芳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只幫姐姐的書畫畫。
作品包括:《癡人》、《晉晉的四年仁班》等書(以上皆為小魯文化出版)。
內文試閱
江子明的故事
我常常在想,江子明可能是全校最不怕痛的男生了。難道他手掌或者屁股上的肉,和別人不一樣嗎?
要不然,三天兩頭被葉老師這樣修理,怎麼受得了?
江子明的脾氣也真夠硬。不論葉老師怎麼罵,怎麼打,他就是不哭。有時候還會回頭對著同學做鬼臉,逗得大家偷笑。
有幾回,葉老師也忍不住被逗笑了。他總是拉著江子明的耳朵,說:「你呵,你真的有夠皮!」
可是,江子明今天卻哭得稀里嘩啦的,把大家都嚇住了。
事情是這樣的:第三節下課,我們一群人圍在走廊上討論最新一期的「灌籃高手」。這套漫畫真不是蓋的!
就在這時候,四忠的三個女生像瘋了一樣,尖叫著從我們面前衝過去,一邊跑一邊叫著:「不要鬧了啦!」
原來,他們班有兩個男生,追著想掀女生的裙子。
那兩個男生一停,女生就停下來;稍微一動,那三個女生立刻又跳起來,叫得像被狗咬到一樣大聲。
我們看得笑死了。有人還故意喊:「一二三,木頭人,停!」
瞧他們那副樣子,還真像在玩那種幼兒園的遊戲呢!
副班長吳惠菁靠在欄杆上吃東西。她撇撇嘴說:「男生就是這樣無聊!」
江子明本來蹲在地上,聽見這句話就站起來,拍拍屁股,還朝手掌心呵氣。
「副班長小心,有人要掀你的裙子嘍!」
然後,吳惠菁就開始尖叫逃走。江子明在後面追,一面還裝出猩猩抓癢的樣子,逗得大夥兒笑彎了腰。
羅天行突然冒出一句:「吳惠菁穿短褲呵,她跑什麼跑哇?」
我們仔細一看,都笑得更厲害了。
人家說「樂極生悲」,真是一點兒都不錯。就在我們笑得最開心的時候,葉老師出現了,上課鈴也響了。
葉老師瞪著眼睛站在教室門口,好像打算用眼光甩我們兩巴掌似的。
倒數第二個進來的是吳惠菁,她連耳朵都紅了,兩隻手捏著衣服,眼看就要哭出來了。
江子明最後一個走進來,還沒走到座位,就被抓到講臺上了。
「江子明,你越來越不像話了,嗄?」
葉老師聲音大得讓我們耳鳴。
江子明沒有吭聲。
「在校園裡欺負女同學,你怎麼學來這種壞習慣的?長大了還得了嗎?」葉老師的教鞭狠狠地敲在黑板上,好多粉筆灰飄散開來。
我看見江子明抖了一下。吳惠菁趴在桌子上掉眼淚。
「手伸出來,我先打你十下手心再說!」
啪啪啪,葉老師這回抽得特別用力。每抽一下,江子明的手就往下沉一次。但是他就是不哭,閉著眼睛,咬著嘴脣,看得我們直冒冷汗。
其實,江子明並不會真的去掀女生的裙子,他就只是喜歡嚇人而已。
十下手心終於打完了。葉老師盯著江子明看,江子明歪著頭看地下,一動也不動。
葉老師搖搖頭說:「你一點兒不知道反省。江子明,你爸爸已經死了,你媽媽這麼辛苦養你,你還這樣!」
誰也沒想到葉老師會說這些話,更沒想到江子明居然哭了起來。他先是用手揉眼睛,然後肩膀就一直抖,哭得好悽慘。吳惠菁像被傳染了一樣,也哇哇哇地哭了。
葉老師拍拍江子明的肩膀,叫他回座位。江子明兩隻手攥成拳頭插在褲袋裡,哭得鼻涕都流到嘴脣上。
他就用這個姿勢站了一堂課。而葉老師陪他站了三分鐘左右,就宣布這堂課自修,回導師室去了。
我覺得,在葉老師離開的那一剎那,全班同學都滿氣他的。
快下課的時候,我拿了衛生紙給江子明擦臉。他胡亂抹一抹後,又很用力地擤鼻涕。「ㄘㄥˋ」一聲,好大聲,把大家嚇一跳。他說:「好像放屁一樣呵。」
全班都笑了。吳惠菁和江子明也笑了。
經過這件事,江子明好像成為班上一個很重要的人。雖然他的功課並不算好,有時候也真的很調皮,但是他就是很重要。
江子明的爸爸很早就死了。給人蓋房子的時候,從很高的地方摔下來。
江子明的媽媽在市場賣菜,我媽都是向江媽媽買菜的。
作者序
讀者的臉紅,彷彿若有光
蔡宜容
時間是二○二五年春天,地點是靠海的一所小學,一群六年級的少年少女們讀了《晉晉的四年仁班》,「很榮幸邀請到作者蒞校演講」——負責開場的老師很客氣地這樣說。老師也許知道,也許並不確定,無論如何,再過三十二分鐘,一位少年讀者將證明:所有榮幸歸於作者,而讀者與作者,從此各人得各人的眼淚與快樂。
同學們追問書中人物是否真實存在,對敘事者與作者,作者與眼前這個「我」的關係感到好奇。我們討論了閱讀產生的虛實迷霧,討論了讀者到底算是虛構同謀?或者被騙了?被誰騙了?作者還是文本人物?
當然,這些問號是為了超展開,從來不是為了追求標準答案。然後,我邀請志願者上台,選擇自己喜歡的篇章,朗讀其中一段,並說一說為什麼是「它」。
圓眼睛少年舉手,他羞澀地笑著,選擇朗讀〈月眉來的人〉:
後來,我聽到劉靜君念著:「爸爸喜歡吹洞簫,每天放學以後,我只要走到靠近家的山坡時,都能聽見爸爸的簫聲。心裡很高興,便也跟著哼起來。」
劉靜君的聲音低低的,有些沙啞。一陣風吹過來,有人的作業簿被吹掉在地上。我停止亂畫,想繼續往下聽。
我有些恍惚。圓眼睛少年的聲音嫩嫩的,一陣風從操場吹過窗戶,吹進教室……我想繼續往下聽。但是少年停止了。我問他為什麼選擇這一篇,這一段?然後,毫無預警的,他的臉一下子紅了起來,瞬間從眉眼往下延燒到脖子!整個教室陷入三秒鐘沉默,然後所有人咆哮起來,凹嗚起來,嗨的什麼似的。少年笑得既靦腆又開心,他說,「因為這篇有戀愛的感覺。」
整個教室再度炸裂。我也炸裂了。我與少年握手,我對他說,「我深深感到榮幸,居然親眼見證一場臉紅的發生。」讀者的臉紅,多麼珍貴。
多年以前創作《晉晉的四年仁班》,當時我對「名字」特別感興趣,或者應該說,是對「重新命名」感興趣。無論是我的朋友、同學,或者家人的朋友、同學,有些人的名字讓我心生掛念。看著這些名字,我腦袋裡出現名為「劉靜君」、「陳俊偉」或者「連武雄」的少年少女,他們是平行世界的「
劉靜君」、「陳俊偉」與「連武雄」,除了名字,他們誰也不是誰。這時,我的童年回憶殺進來,一陣橫衝直撞,她的鮮花插在他的頭髮上,他的眼淚由她眼裡落下……從此之後,在《晉晉的四年仁班》的宇宙裡,名實相符就是名實不符。我感到快樂,就是那種上課偷看漫畫,卻沒有人發現的快樂。
然而卻有讀者根本不管名與實,他們在「劉靜君」沙啞的聲音裡抓住朦朧的,戀愛的感覺,或者在「陳俊偉」的酒窩裡看見夜空與星星。他們因此笑了,因此嘆息,甚至因此臉紅。這個很厲害,讀者很厲害。這意味著讀者在文本宇宙裡切出新的縫隙,發現新的可能。誰知道呢?當初武陵人只是緣溪而行,被一片落英繽紛吸引,因為前方「彷彿若有光」,逐光而去,從此發現一個沒有人能忘記,也沒有人能再去的桃花源。
圓眼少年當然是武陵人,《晉晉的四年仁班》可能是他的桃花林。而他的臉紅,無疑是另一位讀者如我的「彷彿若有光」。
多年之後,當我要為這本書改版寫序,我發現出於時間與生命的必然,我再也無法寫出那樣的《晉晉的四年仁班》。作者無法重寫自己的作品,只能重新閱讀。於是我成為這本書改版上市前的第一批讀者。讀著讀著,啊,遇見長著小亨利同款腦袋的濮大慶。他也許不知道,我成了《小亨利》漫畫專欄的翻譯。然後我看見熱愛散步,最會寫書法的蘇哲。我希望他不知道,與他名實不符的蘇哲,已經離開那個相對平行的世界。
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寫過一首名為《童年之歌》的詩,我想摘錄這首詩的最後一段,送給我那些名實不符的老友們,以及管他名實符不符的讀者們:
當孩子仍是孩子,把大樹當成敵人
以木棍為標槍,投向大樹
現在,它還插在那裡,震顫不已。
我們少年時期曾讀過的書宛如射出去的標槍,多半還在什麼地方震顫不已。當然也可能一個迴旋射中我們自己。這也好,震顫得更厲害。
目次
作者序 讀者的臉紅,彷彿若有光/蔡宜容
四年仁班龍虎榜
江子明的故事
天生仔,雙節棍
大慶不要哭
聖安宮三太子
溝子尾的拳頭師
爸爸回來了
毛毛蟲王子
不孝兒三郎
月眉來的人
洛韶的星星
再見,連大哥
屋頂上的男孩
長不大的娃娃
消防隊爸爸
幽默曲
鹿野養牛郎
天才小釣手
青青河畔草
大眼睛的轉學生
我是一棵樹
自己跟他說
走,散步去
東港好朋友
飛行風箏
主角受傷了
附錄——跟著晉晉遊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