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首頁 > 活動報導

老師是什麼?——《走了一位老師之後......》小魯編輯群讀書會(2008/6/30)


 

         老師是什麼?——小魯編輯群讀書會

紀錄人/周佩穎

紀實整理/王蕙瑄

《走了一位老師之後......》這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有趣故事,因為內容充滿了美式的黑色幽默、鄉野情調,以及只有那個年代才會發生的,單純而美好的質樸人性,讓小魯的編輯們,對這個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於是在工作與工作銜接之間的午休時刻,一場提問與分享的讀書餐會,就在便當與茶水間熱鬧展開……

 

恬西——好老師的特質

身為這本書的執行者,蕙瑄閱讀的次數、和譯者老師討論譯文的次數也最多,在咀嚼在三之後,她歸納了「師生互動」的主題,同時提出這樣的疑惑:

「我們如何知道,一個老師是否適任呢?」

因為,看完故事以後,大家都會認為故事裡的合格教師巴老師是不適任的,而連高中都沒畢業的恬西,卻是一位天生的老師,也是非常適任的老師。然而,這個「是否適任」,卻並非學歷或是故事最末的督學考核可以檢驗出來的。在座的編輯都忍不住談起自己記憶中,曾經遇到的老師,哪些是適任的,哪些是不適任的。

如瑤表示自己從沒遇到過好老師,姿足則分享國中時期遇到一位非常資深、教學經驗豐富,卻會吃女生豆腐的數學老師,這位老師就算教得再好,她也不能認同尊敬這樣的老師。秉薇談到曾看見一位女老師在洗手檯洗褲襪,讓她感到不可思議,覺得當一位老師,應該還是要有一位老師的風範才是。蕙瑄說起國小一位年輕貌美的老師,打起人來毫不手軟,讓當時年僅十歲的她每天都得四點半起床背書,印象非常深刻。於是如瑤便笑稱這些都是屬於書中的「老師」,隨便打學生、不能貼近學生的心理,還讓學生討厭或害怕。

在七嘴八舌的分享之後,發現大家其實都對老師的好壞,有一定的判準,到底什麼是「好老師」呢?例如這位老師可能具有豐沛的知識常識,教學相長,就像是故事裡的恬西能夠善加利用時機,將她所具備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一樣。好老師也一定有不低的EQ,編輯們紛紛讚許恬西在面對「豬鼻子蛇」事情時,所具備的勇氣和以身作則,當教室一片混亂時,她能夠當機立斷的以另外一條蛇來「以毒攻毒」;還能夠以故事分享去安撫當下驚嚇不已的小馬褲,更不要說其實她根本就害怕蛇,卻可以把教室的管理和學生的情緒作為第一優先的考量。因此,能以學生的權利為優先考慮的教師,大家都一致認同具備好老師的特質。

除了豐沛知識、良好EQ、學生優先之外,大家還開玩笑的指出,一位好老師,其實還需要有其他人的幫助,受到愛慕或者愛戴才行。

因為故事中,恬西受到尤金、查理、格倫的愛慕,才能夠屢屢受到幫助,但大家不久後又推翻這樣的說法,因為恬西不僅只是倚仗著她的異性吸引力才能夠作一個好老師,看珍珠從一開始對她的反抗態度,到最後雖然嘴硬卻還是出席督學的考核,就知道恬西早已以她獨特的教學方式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日久見人心,學生早就知道怎樣的老師對他們最好,最適合他們,就算不願承認,卻還是願意幫助這位代課老師完成她的心願。

但是,這些特質,除了具備知識常識是可以被檢驗的之外,要如何檢驗老師的品行和操守?在現行的教育體制,雖然嚴格的規定擔任教師之前必須修習的課程和必經的考核,卻沒有一項能夠檢驗出大家所認同的這些特質。事實上,品格的檢驗本就困難,可能還會涉及考核時的弊端,以及人性趨向的問題,這也同時是教育界多年來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吧!

 

老師——壞老師的代表?

沙沙總監在閱讀過一本日本小說集中,談論師恩的一篇故事之後,曾忍不住懷疑:在《走了一位老師之後……從來沒有為自己發聲的老師,是否真的像是大家所直觀認為的那樣:是一位不懂如何教學的不適任教師?或者她其實也不過是符合那個時代的教師訓練,認為學生不打不成器,所以才體罰;甚至只不過是堅持自己的教學方式的一個認真的老師呢?

我們是否要一概否定老師這個人?

姿足表示應該不止學生們討厭老師,由葬禮中大家完全不感到悲傷,牧師得很努力才找得到讚美老師的話就可以發現,全村的人對這位老師也沒有多少敬意,甚至連挖墳的人都認為那是「挖墳以來挖的最開心的一次」,可見老師大概不僅當老師不稱職,應該也沒有什麼朋友。

大家認為在少數的線索中,老師被討厭的主要因素之一,應該是因為不適當的體罰。

佩穎說明,老師打人時,不見得是有意義的懲罰,所以對學生沒有任何嚇阻與教訓的作用,學生甚至認為「打人」是老師的習慣。因此:「我想『當老師』對老師來說,比較像是一份能糊口的工作而不是夢想。」

這個推論帶動大家去想像:面對工作的態度,如果只是當作賺錢餬口的事情,那麼,當然沒有把它當作一生志業那樣的態度來得認真,不僅是「當老師」,每一份職業都是如此。

回到體罰的適當與否,如瑤把故事跟現代的狀況結合,談到禁止體罰的法規:「一個有判斷能力的老師,是可以掌握適當的體罰方式及時機的。但這個界線越來越不容易拿捏。而現在教育單位規定老師完全不准體罰,其實也是對老師判斷能力的不信任。」

如果因為體罰的問題而造成師生之間的鴻溝,那麼不體罰而讓師生之間宛如朋友,這樣是不是能夠達到最好的狀況?

雅玫搖頭說:「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權威感,才能幫助學生判斷事情,如果真的像朋友,把師生之間的界線模糊,在指導學生上可能會有些困難。」秉薇接著強調應該要有年齡上的分別,例如國小的學生還不能清楚的判別給糖吃的老師和認真教學的老師的好壞,那麼就應該豎立師生之間的界線,以及教師的權威,至於到了年紀稍長以後,學生已經有自我判斷的能力了,老師就無須那麼權威,而可以成為從旁輔助的朋友角色。

就像是如瑤在英國念研究所時,指導教授宛如一位懂得很多的朋友般和學生談論研究方向,根本不像是「老師」,讓人感到很舒服。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是大家都討厭的老師,也還是能夠教出像恬西這樣的學生,是不是代表就算是不好的老師,也有可能教出好學生呢?

姿足和雅玫都認為那是可能的,姿足還說,恬西的優秀有可能是因為在高中遇到更好的老師,因此希望可以為家鄉的小學也帶來這樣的教育,而且恬西本身就是一位很上進的人,她雖然沒有唸完高中,卻能自我進修,念那本主角羅素搞不懂是什麼的《西方算數讀本》。

當討論逐漸進入尾聲,編輯群們還有許多沒有談到的問題想說,像是神秘的甜蜜歌手代表著什麼?羅素兄弟的父親是一位令人感動的好父親,他的角色也值得討論;而每一位學生都有他們的特質,如果老師沒有死,他們成長後的發展會不會不同?

但光只是「老師」這個角色,就已經足夠大家一談再談了,最後,大家不免笑道:「這本故事讓人覺得,好老師是天生的!」

真的嗎?你認為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日期 : 2008-06-30  分享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Twitter  寄給好友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