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首頁 > 活動報導

「擺盪於圖像與文字之間」──張子樟老師講座紀錄 (2010/7/15)


     小編7/5參加了張子樟老師在基隆市信義國小為教師們預備的講座:「擺盪於圖像與文字之間──繪本、橋梁書與少年小說閱讀過程的演化」。張老師一開頭就帶領大家思考何為「閱讀」?閱讀的定義,狹義來說是瀏覽傳統的印刷媒介所印製的出版品,廣義的閱讀已延伸至透過電子媒體和印刷媒體,觀賞與聆聽周遭的各項訊息。如平面媒體、電腦、廣播、音樂、名畫欣賞等都含蓋在閱讀的範疇中。
 
    在印刷媒介的演化上,張老師提到,現今因為電影、漫畫、電視的影響,使得孩子,甚至成人的價值觀,認為所有兒童文學的文類都可以圖像呈現,其實是很錯誤的,因為圖像是具象的將描述的物件或意境表達出來,但文字對孩子的抽象思考能力才有幫助。繪本在臺灣因著故事媽媽的辛勤推廣而開始盛行,在親子共讀中,父母成為文字和孩子之間的橋梁,不僅是孩子閱讀的啟蒙,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重要讀物,但張老師認為繪本是階段性的學習工具,幫助孩子藉由圖像與文字的結合來達到學習的效果,但使用至小四已經算是極端了,孩子終須走入文字閱讀的層次,建構邏輯分析、思考組織的能力。但文字小說相對於有豐富色彩、線條的繪本,總是較為呆板乏味,需要長期思考沉澱,趣味性比不上幽默誇張的動畫與漫畫,以及聲光效果十足的電視、電影及電動遊戲。透過5000至12000字,有大量插圖來加強故事畫面的橋梁書,可輔助孩子由圖像繪本的閱讀進入文字思考的世界。
 
    提到少年小說的欣賞,張老師指出,少年小說的範疇可分為「啟蒙儀式」與「成長故事」兩類。啟蒙儀式描寫一個人在挫折中認識世界,在酸楚中蛻變成長過程的故事。成長故事則描寫孩童成長為成人時所遭遇的考驗與試煉。而少年小說的類型較繪本廣泛,像是問題小說中對於嗑藥、未婚懷孕、翹家、幫派問題、酗酒、同性戀等都可以激發讀者有更深入的思考。
 
    短短三小時的講座,張老師帶領在場的所有聽眾更深入的認識少年小說,也鼓勵在場的教師們在推動少年小說上面,要仰賴老師們的專業分享,才能補足繪本媽媽們所欠缺的部分,使孩子在閱讀上更加全面。張老師也提及青少年文學的隱憂,像是因應速食文化,小說越來越輕薄短小;圖像世界帶來的衝擊,使得文字閱讀的族群比例衰退;大陸作品充斥,不論是童詩、童話、繪本、青少年小說等都有許多作家興起,反觀臺灣的兒童文學界,更需要優質的作家撰寫屬於這塊土地、屬於我們自己文化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日期 : 2010-07-26  分享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Twitter  寄給好友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