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堂上沒教的知識 (2010/7/7)
剛編完《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對於上周六甫結束的大學指考地理科考題躍躍欲試,趕緊上網搜尋,自我測試一番。哇!今年地理科考題果然頗具深度,結合了許多時事,也展現了靈活的地理知識,更印證了知識是活的,必須懂得如何融會貫通,才能有效地獲取寶貴的知識。
考完這份指考地理科考題,讓我心有戚戚焉。回想去年初在規畫《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時,編輯團隊就有一個重要的信念--這是一套不是教科書的地理書,讀者不必像在課堂上硬生生的受教,可以透過這套書懷抱著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心情,遨遊中國大地。更重要的是必須呼應「當代地理議題」、「中國地理與臺灣地理的對照統整」,提供讀者全方位宏觀的地理知識。因此,如何在這十四冊找出每一冊的定位,著實傷透了腦筋,還好多虧了地理學者及各級學校的地理教師集思廣益,讓我得以為每一冊開闢「專欄」,提供讀者延伸閱讀、深入探索的管道。在《世界屋脊》有「青藏鐵路」、「藏羚羊與野生動物保護廊道」,《天府之國》有「汶川大地震與九二一大地震」,《嶺南天地》有「中國大陸的經濟特區」,《南海明珠》有「南沙群島的主權爭議」、「博鰲論壇」,《江淮水鄉》有「南水北調工程」,《洞庭南北》有「三峽大壩」、「西電東送工程」……等專欄。
因此,當我作到「三峽大壩」那題時特別興奮,不光只是我全答對了,天衛的編輯團隊更沒有辜負購買《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的讀者了!
99學年度大學指考(地理科)
2009年9月曾有船隻在中國三峽大壩以東的宜昌附近因水位降低而觸礁,同年10月三峽水庫的蓄水位在170公尺附近時,管理單位沒有繼續蓄水至工程所規畫的「正常蓄水位」175公尺,便開始排放庫水,水庫建設同時亦具有提升長江航道機能的效益,並對南水北調的營運有所助益。
1. 管理單位沒有將蓄水位提升至175公尺,最可能的原因應是長江中下游遭受哪種自然災害所致?(答案:旱災)
2. 三峽水庫規畫的蓄水位在不同的季節會有所不同,在雨季來臨前,管理單位會將蓄水位降至145公尺,目的是要發揮水庫的何種功能?(答案:蓄洪)
3. 按三峽工程的規畫,水庫完成後配合船閘調節水位,萬噸輪船可由長江口上溯至哪個港市,使長江「黃金水道」的航運機能更得以提昇?(答案:重慶)
4. 依據計畫,三峽水庫兼有輸水至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的任務,其目的是為了支援「南水北調」方案中哪線工程所需的水源?(答案:中線)
--参考資料:《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洞庭南北、江淮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