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首頁 > 書評專區

《原來如此的故事》給小朋友的序


給小朋友的序
原來如此的故事出場
 
  這是一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寫的書。(喔!我必須解釋一下,能夠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就是那種很會很會寫故事的人。)
  這也是一本爸爸為了回答親愛女兒的疑問,所寫的一本童話書!
  這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可不是成天只在意自己的文學事業,單單只顧著埋頭寫作、寫作、寫作,卻不理會家庭、兒女的呦!當女兒的小腦袋瓜裡產生一堆好玩的問題,並向他發問時,這位英國的大作家─拉雅德.吉卜林,並沒有像一般的大人那樣,對女兒說:「哎呀!你真煩人,快去念你的書去,別再胡思亂想了!」更不曾責罵女兒說:「你真笨!這根本不成問題;一切都理所當然呀!」
  吉卜林反而很認真地去想這些問題:「嗯!大象的鼻子為什麼會那麼長?」、「花豹─花豹一身的斑點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為什麼會有英文字母的產生呢?這二十六個字母又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想啊想啊!他想到這些問題是一個小小女孩兒提出來的,當然不能以絕對科學的態度去回答她─這樣難免會破壞她原有的想像力。那麼……那麼要是以科學的事實當基礎,再加上天馬行空的想像……
  由於吉卜林是在印度出生的,後來更在印度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因此他對東方的很多東西都滿了解的。他把女兒一堆「為什麼」的疑問,跟東方一種以同類事物為主題的民間故事聯想在一塊兒,於是《原來如此的故事》這本書的架構就出來啦─以「為什麼?」為主題來一番玄思妙想,寫一本頂頂好玩、頂頂有趣的童話吧!啊!對了,合乎邏輯和科學性也是很重要的喲!
  經過了構想、想像、下筆……《原來如此的故事》出爐了……
  喔!大象的長鼻子原來是非洲一隻充滿好奇心的「小大象」造成的。這「小大象」啊,很愛問一堆別的動物都回答不了的問題,鴕鳥阿姨、狒狒舅舅煩不過,對著他就是一頓好打。一天,小大象又問他們:「鱷魚拿什麼當晚餐?」結果……小大象這次被打得比任何一次都悽慘。小大象只好自己去找鱷魚。鱷魚呢!就一口咬住小大象黑黑短短的鼻子─他要拿小大象當晚餐哩!小大象一屁股坐下,用力拉啊!鱷魚擺動著尾巴,死命扯呀!就這樣拉過來,扯過去,再拉過來,再扯過去,於是,小大象的鼻子起了大大的變化……
  那麼,犀牛一身皺巴巴的皮膚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啊,犀牛惹上了一個拜火教徒─他把拜火教徒剛烤好的蛋糕吃得精光。拜火教徒可火大啦!於是,趁著天熱,犀牛脫下一身光滑的皮(還有三顆扣子喲!)到海裡泡澡時,把這一件「皮衣」揉進蛋糕碎屑和烤焦的葡萄乾。他又搓又揉,又揉又搓,把犀牛皮弄成了今天這副德性……
  而袋鼠為什麼那麼擅長跳躍呢?這是因為袋鼠乞求大神恩公將他變為「與眾不同,人人追隨的萬人迷」,恩公便派了名叫丁哥的黃狗,「追」得袋鼠跑遍了整個澳洲,最後,袋鼠真的變得前腳短、後腳長,十分地十分地「與眾不同」……
  哇!還不只這些呢!這本書一共有十一個故事,都很奇妙很好玩喔!
  而且你知道嗎?吉卜林在說這些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總是一邊說一邊比手畫腳,添加表演動作,他的聲調也隨著情節而變化─一會兒低,一會兒高;一下子快,一下子慢。孩子聽了,都覺得自個兒的老爸真是太會「說話」了。
  吉卜林寫這些故事時,用了很多人不常用的形容方法。單單以「小大象」的故事來說好了,當他提到「叢林中的一條河」時,可不這樣平鋪直敘的,而稱那是「灰灰綠綠油油的凌波波河」;他形容好奇的小大象「好奇心充滿了整個非洲」;小大象的鼻子變長後,用它來唱歌,歌聲「比銅管樂隊奏出的還要響亮」。
  吉卜林別具巧思妙意的用字遣詞,讓故事讀起來像音符躍動似的,具有強烈的節奏感,特別是英文原作,非常適合朗讀,還被稱為是「音樂性語言的典範作品」。在閱讀時,除了在情節中起落浮沉之外,別忘了,要仔細看看吉卜林的用字用句、形容描述,到底跟別人有多大的不同?他的功力又是何等地深厚呢?
  另外,吉卜林的故事好像一幅油彩畫,顏色鮮豔、景物搶眼,說到叢林就好像讓你處於叢林;提及草原就彷若讓你置身草原,因此,讀者就很容易融入故事當中啦!
  對了,這本書的插畫還是吉卜林自己畫的喲!畫風細膩,配上圖說,更是幽默透了。
  這可真稱得上是一本「有聲有色」、「有畫有景」的好書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日期 : 2020-07-20  分享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Twitter  寄給好友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